首页 > 公告动态行业动态

西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分析

时间:2017-04-13



作者:西沐(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杂志2017-02

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成为艺术品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为什么要关注艺术品产业?

中国艺术品产业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酵母”产业。随着文化产业同其他关联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国艺术品产业在传承、创新以及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亟需在产业的市场机制、互联网机制与文化内生规律等方面寻找契合点。在中国艺术品产业新常态下,产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取向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中国艺术品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产业以及艺术品金融等领域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艺术品产业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具生命力与群众基础的一个新兴业态。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艺术品产业整体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产业的产品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书法艺术品、美术艺术品、工艺艺术品、民间(非遗)艺术品、古董杂项艺术品、艺术衍生品(以版权为中心)、艺术品服务(含其他相关顾问服务)等类型。

与之相对应,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艺术衍生品产业(以版权为中心)。(7)艺术品服务产业。(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关联)产业。(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等。

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构成也可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三个不同的层次。目前现有的研究报告仅对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了相应的规模分析。据估算,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整体规模约为8020亿元人民币。

现阶段,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形势与文化复兴等外部环境的共同促进。第二,中国艺术品产业巨大的消费需求正在被挖掘和唤醒,国内消费结构的转型是其成长的“沃土”。第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既有政策所带来的推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第四,国内艺术品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艺术教育大众化、社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之一。

此外,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表现活跃、成长迅速的文化产业新业态。结合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经验,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易于“落地”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以版权为核心的艺术品产业创意与服务。其中既包括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也包括与其他传统业态的跨界融合发展。二是艺术品产业自身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内文化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创新,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其中最活跃、成长最迅速的组成形式之一。

二、中国艺术品产业正在发生什么?

目前,中国艺术品产业在规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五大趋势:第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发展迅速。第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三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越发明显。其表现在规模结构上即产业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的分布呈现出“三头”并进、相互促进和跨界融合的趋势。第四是在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类、工艺类艺术品产业成为主导。其规模已经超过中国艺术品产业整体规模的60%。其中,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和艺术品服务产业虽然目前在产业整体中所占的规模比例有限,但其发展速度惊人。同时,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艺术品产业的支撑(关联)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第五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产业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中国艺术品产业作为当前文化产业与文化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新星”,其产业总量持续增长、规模比重日益提升,在推动文化新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内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重点关注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哪些方面?

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正在从认识层面上摆脱将艺术品产业等同于“项目”或“园区”进行论证的狭隘视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对中国艺术品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合理管控,使产业主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二是警惕中国艺术品产业现有的非专业管理特征。三是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必须找准定位、分清建设与服务的关系,同时加强政府对于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减少直接干预和管理。

为此,应围绕国内艺术品资源的系统化、资源化、金融化、证券化这一发展主线,积极推进国内艺术品产业资源与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同时,在艺术消费领域积极推进艺术品产业与旅游产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聚焦艺术品产业的生产状态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产业生产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导向所发生的新变化,这也是中国艺术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第二,强调产业化理论对于艺术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将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简单理解为“项目化”、“园区化”发展,同时强调市场机制对于产业资源配置方向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引导,以及产业集聚、产业链机制对于产业的拓展作用。第三,强调以艺术品资源化、资源系统化为基础,基于艺术品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主线,积极发展艺术品产业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推动艺术品产业金融的发展,从而使艺术品产业在现代产业经济的基本框架下持续健康发展。第四,围绕中国艺术品资源的跨界整合,积极推进艺术品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使产业发展的层次更加丰富。不仅关注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发展,还要促进产业辐射层的转变。

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中国艺术品产业在文化资源传承、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创新以及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亟需在市场机制、互联网机制与文化内生规律的引导下寻找契合自身发展的适宜路径。特别是在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以中国艺术品产业资源为代表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趋势已经不断显现。

四、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需要重塑发展模式

艺术品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为什么还要关注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艺术品产业得发展需要重塑产业现有的发展模式。具体原因如下:

(一)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问题独特

第一,中国艺术品产业现有的“轻资产”特性影响了金融资本的进入。由于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估鉴定机制,金融支持国内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尚未达到规模化与成熟化的发展阶段。目前,金融机构大多仍停留在“资产抵押”的运作模式上,与艺术品产业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缺口仍然很大。第二,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由于国内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其发展规模总体偏小,有影响力的艺术品产业品牌以及品牌核心企业严重不足。第三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配套支撑“较弱”。尤其是在产业的评估、监管、流转以及后续管理等环节上,还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产业发展的补偿、退出机制与相应的激励手段。第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主体还处于萌芽阶段,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第五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优质人才“较少”。产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成果严重失衡。第六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相对封闭,与国际化产业链的整合度较低,且大多以低端产业为主。加之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布局分散、产业资源开发趋同、产业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突出,使得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各环节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化体系与国际化融合趋势。

(二)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特质明显

中国艺术品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有其独特的产业特质与内在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推崇创新和创造能力,是典型的创意产业。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垂直整合能力强。其中,授权是核心,创意是灵魂,关联产业链是根本。三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延伸领域广泛,其不仅包含了以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为主要运转方式的传统产业,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以智力资本、艺术资本和社会资本运营为主要方式的产业新业态。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空间差异性强,不同类别的艺术品通过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满足了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五是中国艺术品产业与国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品质形象,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纽带。以上有关中国艺术品产业特征的分析,主要由产业的资源特性所决定,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与探讨中国艺术品产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出发点。

(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需要进一步明晰

首先,应基于国内艺术品资源的内在特征,沿着艺术品价值的发现、建构、管理和转移这一价值链条,形成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完整链条。目前,这一产业链条虽然发展迅速,但金融产业等支撑产业的参与度较低,产业水平比较初级,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未来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何实现艺术品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其突破口就是要积极建构以艺术品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发展为核心的平台化体系,进一步对接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整合艺术品资本市场资源,为艺术品产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关注基于艺术品价值延伸基础之上的产业链构建。如以艺术授权为主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由艺术品产业聚合生成的艺术品服务产业,以及除艺术品金融服务之外的艺术品保险、修复、物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中国艺术品产业链的构建,其难点是如何认知和参与到国际艺术品产业体系的创新过程之中,在国际艺术品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减少现有产业链竞争中的低端业态。其突破口就是围绕艺术授权,在艺术品产业国际化语境之下,推进中国艺术品产业本土化的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发展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化建设。

第三,基于科技融合趋势,形成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创新工艺与交易形式,以及新的产业路径与形态。艺术品产业可以说是未来产业融合发展最具活跃性的领域之一。巨大的潜在需求既是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用武之地”,同时也是产业资本与产业科技的“逐鹿之地”。未来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融合发展,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找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路径,特别是依托互联网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形成中国艺术品产业集创意、生产、流通与消费为一体的资源整合与配置新方案,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效率。

五、中国艺术品产业重塑自身发展模式的战略取向

在中国艺术品产业重塑自身发展模式的战略取向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六大取向值得重点关注:一是特色资源的取向。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选择、围绕不同的特色资源,进行特色资源的系统化、资产化、产业化发展,从而在艺术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基于特色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赢得竞争优势。二是“互联网+”的取向。特别是基于“平台+互联网”的艺术电商领域的发展,使艺术品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产生新的机制。三是“泛IP”的取向。IP(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的泛化是知识产权与授权产业多元化、碎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特别是以“泛娱乐IP”为主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艺术品产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取向。四是“传统艺术要素+当代设计”的取向。传统艺术要素(如非遗、民间艺术等)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可以形成融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时尚化艺术产品。既为传统艺术要素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模式的重要取向之一。五是品牌化发展的取向。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是产业进入成熟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品牌化也是产业创新模式的重要取向之一。六是全球艺术品产业链重塑的取向。国内的艺术品产业应抓住全球艺术品产业链的整合与重塑机遇,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创新业态。七是跨界融合发展的取向。其中既包括基于艺术品产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也包括艺术品产业与其它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创新活跃期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较为活跃的创新期。其具体的模式探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点:

一是基于特色资源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其中,应重点围绕“名人、名品、名牌”的“三名”模式,整合特色资源,形成产业聚集。

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艺术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基于综合性服务平台,用互联网机制构建艺术品的生产、交易、消费、服务等体系。

三是基于“泛IP”驱动的艺术衍生品授权发展模式创新。

四是基于“传统+当代设计”的艺术时尚产品创新。艺术时尚产品的创新要适应当代审美、融入当代生活,通过工艺创新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五是基于艺术品资源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其突破口是要积极建构艺术品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平台体系,加快对接金融及其他产业支撑体系,整合资本市场资源,为艺术品产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

六是基于全球艺术品产业链重塑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艺术品产业链的构成比较复杂,包含从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再到销售、物流等诸多环节。因此,如何按照产业分工与产业整合的内在规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理配置艺术品产业链分布,在全球艺术品产业链的高端、战略性环节占有主动权。同时,也是有效利用国际艺术品产业链整合国内艺术品产业资源,扩展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关键所在。

七是基于“文化+”、“艺术+”的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创新。重点围绕产业融合,推进艺术品资源与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在消费层面积极推进与社会生活领域的融合。同时,基于跨界融合机制,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品产业体系。

八是基于艺术品科技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重点关注以互联网平台化为主导的技术体系对于拓展中国艺术品产业交易范围、交易边界以及交易规模的重要作用。其中,基于大数据服务平台技术、科学鉴定与备案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催生艺术品产业新业态,同时也会进一步推进中国艺术品产业科技化的进程。


扫一扫,掌握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