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动态艺品鉴藏

唐寅之后第一人——陈少梅

时间:2016-10-17



陈少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画家,本应在绘画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可惜1954年在他45岁的时候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存世作品较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亮相不多,价格始终处于小名头之列,超过10万元的寥寥无几,画价与任伯年、潘天寿、李可染等大家有着天壤之别。进入21世纪后,陈少梅的作品开始被专家和画坛前辈所推崇,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之一,其作品价位呈平稳上升之势。2001年,陈少梅的精心之作《夏山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备受追捧,经过几十回合的竞价,以140万元成交,这是其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的大关。在2004年天津文物公司拍卖会上,陈少梅画作《二十四孝图》长卷以60万元起拍,引来不少买家争夺,后以561万元成交。


陈少梅简介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梅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画作风格解析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更为人所推重,张大千先生曾称赞陈少梅的人物画“衣纹有宋人风格”。



陈少梅 山水小品册(十一开选九)



陈少梅 《江南春》


先生精于工笔山水,无一败笔,其功力之深,基础之坚久为林艺所称道。然而,先生随手拈来之简笔细笔之作尤属神来之笔。其章法结构奇险,线条力可抗鼎,苍劲轻健,一笔数折轮廓即成体面。寥寥数笔气韵天就神完采足自具国画尽善之美。先生此小品,乍观令人拍案叫绝,细审则一幅中干湿浓淡,远近虚实,轻重巧拙,全操掌握而六法具备。


时代背景

作为一位建国初至今尘封已久的大师级人物,至艺术品市场重兴的1990—2000年代前,陈少梅的绘画几已不为国内画坛所知。拜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重兴,陈氏绘画才为越来越多的藏家所瞩目,才越来越为人知晓其代表的传统及其引发的艺术史潮流,在近代画史上的重要意义。

北京是民国初期的三大艺术重镇之一,1912至1936年是北京画坛人才济济、大师辈出的时代。万青力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7年之前,此时陈师曾、金城、余绍宋、汤定之、姚华是画家群体的核心;第二阶段为1928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南迁,北京改为北平。第一代画家陈师曾、金城、姚华先后去世,余绍宋回到南方,而“南张北溥”、齐白石、黄宾虹崛起。陈少梅正是在此期间从家乡湖南来到北京,并于1923年加入金城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与海派、岭南画派相比,北京历经明清时期宫廷绘画与文人水墨互相交织的几百年,所保留的绘画传统仍然非常深厚。自晚明董其昌倡导“南北宗论”以来,唐代诗人王维、五代荆关董巨、元季四家被誉为“南宗”,加上清初的追随者四王成为习画的正统;而称为“北宗”,自唐代大小李将军,延至宋代马、夏,这一种注重精工与着色的画法被贬斥为不可学。公允地讲,南宗崇尚渲染之妙,着墨传神,北宗注重钩斫之精,涉笔成趣,“抑南贬北”只是董其昌抬高文人画家地位的文化策略,但却深刻地影响了明清至民国以降的几百年画坛。

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四王绘画与京剧皆列为“国粹”大加声讨,促使画家们不得不主动寻求革新中国画的途径,金城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画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反对革新派全盘西化的激进主张,提倡不独宗四王,而是广泛学习宋元及南北各家画法。

陈少梅在成为金城的入室弟子时,他的绘画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准,如金城语:“余弟子累百数,而少梅超诣绝群,必以过我。”启功也在《陈少梅传略》中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他在画法上广益多师,近取唐寅、仇英,远溯马远、夏圭、郭熙,但同时也不排斥南宗的画法。他曾说“南北融合提法好,我虽宗北,但也是避其霸捍和外露,力求在皴染上注入秀逸之气。我同意您说的既要气韵生动又要脱去烟火气。但气韵生动要靠笔墨功力,功力不到必然满纸烟火气。”他还学习元四家倪瓒的书法,“我喜倪字,更喜云林绘画,寥寥数笔即成佳作,意境深远,有书卷气。”正是陈少梅对于南北宗绘画深入独到的认识、不带偏见地勤勉学习使他成为近代北宗山水第一人。

陈少梅学画在北京,但成名在天津。1931年5月,陈少梅、刘子久开始主持湖社天津分会的会务。1935年7月6日陈少梅画展在永安饭店举行,7月11日的《北洋画报》发表巢章甫所撰的《陈少梅画展小言》:“画家陈少梅先生,英年力学,名振平津。主津上湖社分会者四年于兹,门弟子极众,作品多为鉴赏家所推许。顾先生不好名利,每淡然不自矜夸。兹循友好之请,定于本月六、七、八三日,在本市法租界永安饭店二楼展览。出品多为先生年来精心之作,人物、仕女,并皆佳绝,山水更兼擅南北二家。并世作者,殊不多睹也。值此艺术消沉之际,正复异彩当空,光芒万丈,盛可知也。”

现代传媒发展的黄金时代与前所未有的美术变革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相遇,共同创造了文艺繁盛的局面。大众传媒在社会学、传播学以及文化生产领域对于近代美术由传统、封闭、精英化向现代开放、多元、普及化的形态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近代天津著名的中国画家和教育家,陈少梅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如冯忠莲、孙天牧等,无不以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力而闻名于世。陈少梅与他的学生为民国乃至解放以后北京与天津的画风形成与互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为确立“京津画派”以复古为革新的地域风格,拓展中国画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珍贵的探索和丰盈的成果。





扫一扫,掌握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