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动态艺品鉴藏

「人物」齐白石——从雕花匠到画匠

时间:2016-11-17

 

1878-1889

从雕花匠到画匠

1846年(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村一户穷苦的齐姓农民家庭中,一个名唤阿芝的孩子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阿芝日后会成为叱咤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齐白石。齐白石父齐贯政,母周氏,初名纯芝,号渭清。纯芝,也就是以后“艺术匠”及白石印文中多次出现的“阿芝”的由来,齐纯芝8岁(1870年)那年,在外祖父主持的村学就读,半年后因家境贫寒辍学,随后从父务农。自幼即从事牧牛、砍柴这些粗重活,对于一个只经历半年存学,又体弱多病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齐白石15岁拜同乡齐长龄学做粗木匠。开始时,齐白石仅能做粗木工活,比如测量、开料等,两个人抱着钜子钜木头,拉锯活儿很苦,挣钱却很少,而且木工的地位在当时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也是最低等的,即使和木工里的细雕花工来说,地位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有一天,齐白石和师傅背着钜子走过一条小道,迎面走来一人,工具箱里背着各种雕刀,师傅看见这个人就给人家让路,并且低头弯腰,表现出很恭敬的样子。齐白石问师傅为什么,师傅说,你没看人家背的工具吗,人家是做细木工雕刻的,咱们是做粗活的,人家比咱们地位高。师傅的话对齐白石的打击很大,他决定自己也要做雕花木匠,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光绪四年(戊寅 一八七八)16岁的齐白石拜师周之美学做精雕木匠,(辛巳 一八八一)19岁正式出师的齐白石,仍跟着师傅外出做活,那时的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多千篇一律,祖师传下来的一种花篮形式,更是陈陈相因,雕刻人物也多是些麒麟松子,状元及第一类,善于思考的齐白石在花篮上巧妙的加上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同时,人物也从历史故事、绣像小说中勾摹而出,并搬用他日常里画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加上布景,构成图稿,这样, 20岁的齐白石已是乡里小有名气的“芝木匠”。

湘潭县白石镇尹家冲村尹氏宗祠位,以上木质雕刻件,据记载,均为齐白石大师亲手雕成,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文戏人物木雕

双鹤图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光绪八年(壬午1882),20岁的齐白石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绘画的世界在他生命里展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他由木工转行画届的大门。一次,他跟着师傅出去做活,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五彩套印的《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我仔细看了一遍,才觉着我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较真起来,似乎都有点小毛病。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                                  

——摘自《齐白石自传》

如获珍宝的齐白石,向主人借阅,并跟母亲商量,在挣来的工钱里匀出些钱,买了些薄竹纸和颜料手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初悟画理、画法的齐白石,在雕花活计之余,也开始为顾主画神像,如玉皇、老君、财神、火神、龟君、龙王等。

光绪十五年(乙丑 1889),27岁的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可藩为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长住胡家,正式开始墨画写作。白石从陈可藩读书,攻读唐诗、《孟子》及明清小说如《聊斋志异》等,从王湘绮攻读诗文,并先后从胡沁园、谭荔生、萧芗、文少可等人学画。从胡、谭二师学工笔花鸟草虫及山水,拜萧、文二师,学画像。从此以画像、画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帐檐、袖套、鞋样等维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为专门画匠。 

我们湘潭风俗,新丧之家,妇女们穿的孝衣,都把袖头翻起,画上些花样,算作装饰。这种零碎玩意儿,更是画遗容时必须附带着画的,我也总是照办了。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而且省事,因此,我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摘自《齐白石自传》

 

 

 

 

 

 

 

扫一扫,掌握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