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动态艺品鉴藏

「人物」齐白石——“北漂” 历经变法铸传奇

时间:2016-11-29



1917-1937

“北漂” 历经变法铸传奇

《老当益壮》

1919年春天,齐白石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三次进京,与以前不同,这次他要到北京定居安家,闯荡画坛。 

这一年,齐白石57岁。 
       这一年,齐白石开始了一段艰难的追梦之行,并以笔耕不辍的创新,实现从一个乡间小木匠向艺术巨匠的转变,成为近代艺术界的巨擘。

北京跨车胡同13号 齐白石故居

1917年,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多次辗转搬家,曾经在法源寺、龙泉寺等寺庙借住,过着吃了上顿无下顿的日子。为了维持生计,他在“荣宝斋南纸店” 挂出了润格,但是生意却非常冷清。他当时的画风学习八大山人的冷逸风格,他的作品与普通百姓传统的审美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齐白石把画的价格定得很低,一幅扇面仅是银币两元,诚如他在自述中所说“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低一半,尚且很少来问津,生活落寞得很”。

破笠青衫老逸民,

法源寺里旧逡巡。

重来幸有桃花在,

认得衰翁是故人。

——《法源寺桃花》

《借山图卷》之二

《借山图卷》之三

《借山图卷》之四

《借山图卷》之十三

一日,琉璃厂南纸铺陈列的齐白石所刻印章,偶然被当时名冠京华的画家、陈寅恪之兄、鲁迅之同窗好友陈师曾所见,大为惊奇。42岁、时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师的陈师曾,专程到法源寺拜会他仰慕的奇人齐白石。齐白石在自传中记述这次谋面:“晤谈之下,即成莫逆。”白石从自己的行箧中取出画作“借山图卷”,让陈师曾来鉴定。陈师曾赞其画格乃高,也指出不甚精湛的地方,并题诗一首:

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

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

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陈师曾的循迹造访,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齐白石自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

《荷花图》

《牵牛花》

真正变法是从1917年底回湖南而1919年初再返北京后开始的。变法的确是受陈师曾的启发而进行的。也时时受到陈师曾的帮助。胡佩衡这位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齐的朋友就说过,陈师曾曾对他讲,齐白石“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经过3年的变法,到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画在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名声大震于东瀛,画价亦爆增。对此,齐在自传中不无欣慰地写道:“2尺长的纸,卖到250银币……还听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我做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

陈师曾(手中拿扇)与文化界人士合影

1923年陈师曾病故,齐白石十分伤心,他对张次溪说:“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我如没有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的确,1922年以后,齐白石国际国内名声鹊起。外国人都涌至齐白石家里买画,琉璃厂的老板也热情起来。有齐白石自己之诗为证:“一身画债终难了,晨起挥毫夜睡迟。晚岁破除年少懒,谁教姓字世都知。”且自注云:“因外客索画,一日未得休息,倦极自嘲。”

遵循这样的艺术主张,齐白石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同时,齐白石把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花鸟四屏》

《牵牛花》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俗得可爱,俗得出彩。他擅长画花鸟昆虫,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他以独特的笔墨功力和审美趣味,将艺术的形式美,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齐白石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他画的树叶、叶脉、细茎,还有蜻蜓的翅膀等等,比照片更为细微,至于草虫的结构,极其注重质感的表现,蜻蜓、蝉、蜂类甚至蝗虫的翅膀画得很透明,蝴蝶和蛾子的翅膀则显得通体通气透亮,有一触即掉的质感。蜻蜓的细部,翅膀、身躯、眼睛乃至六只足都非常清晰,透明的翅膀上脉络历历可辨,翅膀梢还有四条小黑丝……丝毫不下于照片的逼真,跟拓印的实物一样,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此境老人虽自谦为“小技”,但要达到创造性的境界,则难以上青天。

齐白石笔下的蝈蝈

齐白石笔下的蝴蝶

齐白石笔下的螳螂

齐白石笔下的蜻蜓

《蝉》局部

《贝叶虫趣》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通过毕生的观察,齐白石画虾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他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熟悉虾的形态。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可以让人感觉虾的形态和生命力,活泼,灵敏,机警。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便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这样,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虾》

《群虾》

在绘画的色彩表现方面,齐白石大胆地引进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使色调更加纯化。他保留了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饱和的色彩,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纯熟结合,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除了用墨的独特之外,齐白石也擅用线条节奏的变化和组合方式的布局,表现不同的气氛,构成他对内在美的独特追求,使他的作品呈现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动。所以,齐白石的作品里,特别是在那些小鸡、青蛙、蝌蚪、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身上,最见他的一片童心,最见他对儿童生活的怀恋,最见他的天真可爱。

《小鸡图》镜心

《小鸡戏蟋蟀》

《鼠》

《蛙声十里出山泉》

《青蛙》


齐白石珍贵照片







扫一扫,掌握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