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动态艺品鉴藏

「鉴赏」齐白石画虾,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

时间:2016-12-12



齐白石画虾经历了几次变化,人们熟悉的一般是其最后定型的那种表现手法。其实不只是虾,“宇宙在乎手”,凡欲入画,必然要适合画家的艺术手法,但更多时候是经过画家的意匠加工使其适合画家艺术语言表现,齐白石画虾也是如此。

齐白石画虾

先生在画虾主要有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62岁时,齐白石在案头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虾儿们的腾跃嬉戏,不单为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也为艺术家激发灵感提供了契机,但这时期,他笔下的虾还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66岁,齐白石笔下的虾产生了一次飞跃。虾身有了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实感。腹部节与节若断若连,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虾的后腿由10只减为8只。正如郑板桥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道明了中国艺术“简化的艺术”真谛。齐白石移植于此,获得成功!

68岁,他的虾又一变:腹部小腿少到6只虾眼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最关键是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明。至此,齐白石完成了一个创造过程,臻达形兼有,栩栩如生!

艺术求索不可终止——70岁的齐白石又有意删除并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到他78岁时虾的后腿只有5只。到80以后,他的虾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确的体态,富于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势......艺术造形中讲求的“形、质、动”三要素都臻于完 美的境界。

齐白石曾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还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再变色公深淡,此三变也”。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合理,最好看,最美。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所在。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

这是齐白石运用了拟人的手段对画面进行整体和分体的构图后,采用中国画写意的手法,将画面中的动物个体和个体、个体和整体之间的那种语言沟通和动作上的人性化关系,通过特定的手法呈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和谐自然的内心感悟上的共鸣之内力,从而达到双方感情上的沟通。会意寄情水墨画强调的是画面中的每个动物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动作关系,写意的手法强调的是就画面中的个体的画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水墨画绘画的过程中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两种关系,才能创作会意寄情水墨画。

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

——李苦禅 

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及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

——叶浅予

在吴昌硕之后,将传统书画推进一步,给它输入新的生命血液的大师,当推齐白石。齐白石是全才:诗、书、画、印、花卉、草虫、山水、人物,无不精通;他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他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朗绍君






扫一扫,掌握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