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告动态艺品鉴藏

深博展出艺术巨匠黄宾虹书画

时间:2016-08-22


《内美静中参——黄宾虹书画精品展》,这场注定是深圳博物馆本年度或者是近年来最重头的展览,8月12日正式开幕。对于很多艺术业内人士来说,这场展览令人欢欣雀跃,决计要前往一睹。而对于广大普通观众来说,黄宾虹的这个一等一的艺术巨匠的名字似乎却颇陌生。

在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拍卖场上屡创亿元新高的当下,普通人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也在屡创新高。但到今天,作为巨匠的黄宾虹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突破性贡献已成定论,但他的被认知度与他的成就之间依然还有很大的距离。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在开幕式上的一句“这是一场难以消化的艺术盛宴”,很生动地描述出解读黄宾虹艺术遗产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与深圳博物馆联手的浙江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正是目前中国藏有黄宾虹最多作品和精品的地方。

不可逾越的高峰地位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黄宾虹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现代著名艺术评论家傅雷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说,“黄宾虹是真正的大师。黄宾虹是不能否定的,绝对不能否定的。除非你对中国的文化无知,对传统无知……我遍观现代画家,已故的、健在的,还没有一人能达到黄宾虹的功力,而且以后三十年内也不可能有人能达到他的功力。”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说:“黄宾虹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奇迹,如欲理解中国文化,则不可不理解黄宾虹。”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薛永年早年在读研究生时就如此认为,“我们是不具备评价黄宾虹的条件,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样,仅仅摸到局部。”

当年黄宾虹在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院这样一流的美术院校教学时,就曾有教师及学生因看不懂他的作品而怀疑,甚至认为黄宾虹不会画。

黄宾虹为什么不受追捧

在民国时期,黄宾虹的作品市场受捧度不高。1931年黄宾虹与海上名人在《申报》刊登了海上名人合作折扇的润格,每页定价1—5元。之后,在1945年才调整,那时物价早已今非昔比。而上世纪20年代的吴昌硕,润格都是隔年调整一次,张大千更是每年要调整一次润格。

2004年前后,李可染先生四尺三裁的山水画作品,大都卖到一百几十万元左右,稍微特殊些的题材作品已经卖到五六百万元,而那时黄宾虹相同尺幅的作品一般也就是几十万元,差距不小。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审美取向是喜欢设色,不喜欢水墨,喜欢细密,不喜欢粗放,喜欢热闹,不喜欢冷清,黄宾虹的山水画自然与这些特点不吻合,也就不受市场欢迎。

任何画家,都有迎合,吴昌硕、齐白石皆是如此,红花墨叶都是为了要迎合市场。唯独黄宾虹以学问入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艺术风骨。他认为:我的艺术,我想怎样就怎样,至于你们看不看得懂是另一回事。他说:我的画,是给五十年后的人看的。

黄宾虹好友陆丹林曾说:“当年上海本来是可以卖画的地方,每年举行的画展层出不穷,多的卖出数千元,少的也卖数百元,最终多少只有看你的艺术和你的活动能力怎样来定。”黄宾虹是一个知识型、研究型画家,他的社会活动很少,几乎都是通过他的好友傅雷来了解外面。而当时在上海举办展览的画家,都喜欢在展览前请客,来者都是富商巨贾,展览会一开幕,这些人便来订画,所谓“捧场”,黄宾虹却看不惯这些。

画法过于单一影响“颜值”

对黄宾虹推崇极高的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认为,“黄宾虹的画当然有缺点。”

他认为黄宾虹的画法过于单一,几个套式而已,有点麻木不仁。而且,他越是精心之作,越有麻木之感,因为精心于法,反反复复,黑得透不过气,当然他的黑里面有东西。纸都被墨凝固加厚似铁皮了,哪里还有激情呢?太理性化了。

黄宾虹的书法功力,无论在他的时代还是其后,皆无人能比,但也仅见功力而已。其书不太新,也是缺少激情。黄宾虹画上的题字也大多有迂腐之感,也反映他太理性和有点麻木不仁。

在今天这个动辄以颜值为上的时代,理解黄宾虹这桩事对于广大观众来说,似乎更加困难,毕竟黄宾虹的画主要是“内在美”,而非“形式美”。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今人做事,动求好看,苟能好看,则无人无爱,而作者亦颇自喜,转转相因,其病遂致不可药。”看起来,颜值为上,古已有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能懂得黄宾虹才算正确。不过,深圳博物馆本次黄宾虹展上大量的作品、信札、画稿、收藏品及印章等呈现出的丰富性,近距离,精品度,原作质感,都值得任何一位艺术爱好者去领略。


友情链接